互聯網的出現,通過低風險、低門檻的貨幣基金產品,成就了一場全民理財的普及教育。各種新概念新產品混雜在一起,被高大上地推舉為互聯網和基金理財產品融合創(chuàng)新的產物,但說白了還是基金產品借助強勢電商平臺進行業(yè)務拓展。
各種新概念新產品混雜在一起,被高大上地推舉為互聯網和基金理財產品融合創(chuàng)新的產物,但說白了還是基金產品借助強勢電商平臺進行業(yè)務拓展??瓷先ィヂ摼W金融將再次驗證“得屌絲者得天下”這一中國互聯網真理。
各種新概念新產品混雜在一起,被高大上地推舉為互聯網和基金理財產品融合創(chuàng)新的產物,但說白了還是基金產品借助強勢電商平臺進行業(yè)務拓展??瓷先ィヂ摼W金融將再次驗證“得屌絲者得天下”這一中國互聯網真理。
“奢侈品”的金融轉型“潮流單品”
互聯網金融的出現,一夜間讓“金融”不再是個屬于高帥富的“奢侈品”,倒成為了個人趨之若鶩隨手可得的“潮流單品”,成就了一場全民理財的普及教育。余額寶和各種“寶”對于中國金融業(yè)最大的震撼來自于什么?是你突然發(fā)現“理財,始于會開電腦”,看上去每個人都在揮著手里的人民幣,以跑贏CPI增長。
眾所周知,潮流單品的特點是單價低,易獲取,但錢少架不住人多,何況中國的錢本來就越來越多。“余額寶”的用戶數量增長飛快,半年用戶數突破1300萬,把原本排名墊底的天弘基金“增利寶”貨幣基金產品推到了用戶數第一的寶座。百發(fā)預期年化8%的收益,高出行業(yè)水平一倍,“限時限購”的推廣效應下,4小時賣了10億。老百姓理財熱情高,還連帶推動雙十一期間淘寶基金超市成為熱點。
互聯網金融是個新名詞,但首個搭乘互聯網金融快車的“貨幣基金”卻并不新鮮。只不過,在過去傳統金融行業(yè)和理財產品更多是依靠物理網點向用戶提供服務,同時還面臨資金門檻高(貨幣基金柜面購買通常是1000元起)、使用效率低(很多理財產品有贖回的時間限制)等瓶頸。
除此之外,面對市面上數量繁多的理財產品,從股票型基金到指數型基金,從貨幣基金到債券基金,“小白”用戶有各種的不了解,有人望而卻步,有人勇往直前。這讓貨幣基金等產品看上去更像是個并非人人消費得起的“奢侈品”。
得屌絲者得天下?
一方出產品,一方出用戶,至少在現階段,互聯網金融并不復雜,主要賣的還是獲取手段的“便利”,而不是產品的創(chuàng)新,更多的是對現有市面上理財產品的再包裝。眼花繚亂的背后—無論是百度還是阿里—萬變不離其宗,還處于賣流量和搭平臺的階段。支付企業(yè)賣的是平臺概念,用戶本身就有余額管理的需要,余額寶的核心價值并不是高收益,而是便利。
而百度有的正是流量??梢哉f,互聯網金融踏出的第一步是擺脫時間和空間的制約,在渠道上實現創(chuàng)新。在這上面,證監(jiān)會有個評價頗為精辟,就是在百度和華夏基金的合作中,百度的作用也就是流量導入。
那下一步呢?互聯網金融在完成用戶需求的累積后,何時才將邁入突破性的產品創(chuàng)新階段?隨著利率市場化進程加快,傳統金融行業(yè)的利差會越來越相近,如果互聯網平臺不能利用大數據開發(fā)出新型的“互聯網金融”產品,真正實現超出現有貨基利率的創(chuàng)新,那么眼下這場熱潮是否最終不過是過眼云煙?
風險誰來控制?都在賺錢的時候,誰在賠錢?泡沫已經開始膨脹,也許正如巴菲特所言,只有大潮退去,才會知道誰在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