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免費發(fā)布信息網站
貿易服務免費平臺
 
 
當前位置: 貿易谷 » 資訊 » 經濟縱覽 » 報告稱16個地方政府債務率超過100%

報告稱16個地方政府債務率超過100%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13-12-23 09:33  瀏覽次數(shù):16
  地方債“凍結”投資
  地方財政風險攀升,基建投資增長受限
  2014年中國投資增長最主要的推動力量是什么?最大的阻礙又是什么?
  近日,由國家信息中心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主辦的《經濟信息綠皮書:中國與世界經濟發(fā)展報告(2014)》發(fā)布(以下簡稱綠皮書),報告顯示,基礎設施建設、房地產開發(fā),是中國投資增速企穩(wěn)的主要支撐力量,然而,地方財政風險不斷攀升,導致基建投資增長受限。
  制造業(yè)“拉后腿”
  記者從綠皮書顯示的中國投資結構發(fā)現(xiàn),今年中國第一、第二產業(yè)投資占比分別為2%、43%,同比都在下降,只有第三產業(yè)占比略有增長,比重超過第二產業(yè),投資占比為55%,同比增加1.7%。
  在三大主要投資領域中,制造業(yè)投資明顯減速,基礎設施建設、房地產開發(fā)構成投資增速企穩(wěn)的主要支撐力量。
  “在產能過剩的大背景下,制造業(yè)投資正在減速,新增投資動力不足。”報告顯示。
  具體來看,2013年前三季度,制造業(yè)、基礎設施建設、房地產開發(fā)投資,對投資增長的貢獻率合計達到75%。
  然而,如果再把這三個投資重點具體細分,制造業(yè)投資的貢獻率下降7%,拉了總投資增速的“后腿”?;A設施建設投資、房地產開發(fā)投資的貢獻率,則分別提高了11%、4%,是帶動投資增長的“火車頭”。
  投資受限地方債
  36個地方政府中,16個債務率超過100%,國家統(tǒng)計署報告顯示。
  數(shù)位歐美經濟學家向記者表示,決定中國經濟未來的重要因素,就是地方政府財政管理。據(jù)悉,中央已經完成了對地方債務的“摸底”,但結果尚未公布。“國際金融危機之后,地方政府密集借貸使得地方財政風險逐漸暴露出來。”綠皮書指出。
  值得注意的是,地方債務風險的不斷攀升,已經對中國投資增速的“火車頭”——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產生了影響。
  “而地方政府性債務居高不下,中央政府加強地方政府財政風險管控,使得由地方政府主導的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的增長空間受到一定限制。”綠皮書表示。
  中部投資減緩
  令人擔憂的是,被認為是中國經濟增長最重要潛力的地區(qū)——中西部,投資增速已經下降。尤其是,中部地區(qū)的新開工項目個數(shù)已經連續(xù)兩年減少。
  “中西部地區(qū)投資增速則減慢較多。”綠皮書認為。與2012年同期相比,中、西部地區(qū)的投資增速,分別降低了2.4%、1.1%。
  不過慶幸的是,盡管增速有所放緩,其投資總額仍分別增長了近25%。而且投資結構有所改善,綠皮書說,“2013年以來,區(qū)域投資結構繼續(xù)改善,投資協(xié)調性有所增強,產業(yè)轉移成為驅動中西部投資增長的重要動力。”
  有趣的是,東部地區(qū)投資比較搶眼。中西部投資增速在下降,而東部卻率先實現(xiàn)了投資增速回升,增速提高了0.4%。
  東部投資的增長再次讓地方債務問題凸顯,因為東部投資增長的主要來源仍是基礎設施建設,即:鐵路尤其是城際鐵路、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棚戶區(qū)改造、保障房等。
 
分享與收藏:  資訊搜索  告訴好友  關閉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關鍵字:
 
推薦圖文
贊助商鏈接
推薦資訊
贊助商鏈接
 
站內信(0)     新對話(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