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中國國家圖書館碑帖精華主編: 任繼愈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開本: 大8開豪華精裝簡介:由中國國家圖書館館長任繼愈先生主編,著名書法家啟功先生擔任總顧問。薈萃古今260余位名家題跋本,精選上迄秦漢碑碣、下至兩宋刻帖共41種、80余件國寶級碑帖拓本文規(guī)模宏大,版本珍稀,名家評點,古今合璧。原價:7800元,現(xiàn)價:4500元限量:2000套 詳細介紹 由中國國家圖書館館長任繼愈先生主編,著名書法家啟功先生擔任總顧問。規(guī)模宏大,版本珍稀,名家評點,古今合璧。全書薈萃古今260余位名家題跋,均依原貌刊出。精選上迄秦漢碑碣、下至兩宋刻帖共41種、80余件國寶級碑帖拓本,其中近30種是宋、明拓本或初拓本,有許多是首次面世。全書8開8冊,內(nèi)頁采用瑞士進口特種紙四色彩印,封面用特制仿古紙專色印制并燙以金箔,外配以金絲楠木卷簾門書箱,裝幀精致,典雅華美。全書絕版編號限量發(fā)行2000套,任繼愈先生逐套簽發(fā)收藏證書,極具文獻版本價值,藝術(shù)文物價值,書法藝術(shù)價值和增值收藏價值,堪稱21世紀中國書法界、出版界、收藏界的一大創(chuàng)舉。 裝幀精致典雅華美金絲楠木卷簾門書箱遞藏有序考證詳實碑刻拓本傳至今日,可謂歷經(jīng)滄桑,承傳其人,多有題跋記事,或加厘訂考證,或述版本優(yōu)劣,或闡發(fā)書藝之感,或記拓本之流傳,乃與碑帖相得益彰,成為金石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故有 拓本如經(jīng)名家題記考藏,名貴者益增名貴,即一般拓本也可因之而身價十倍 之說?!吨袊鴩覉D書館碑帖精華》一書特將所收碑帖原有之明、清及近代學者、書法家、收藏家200余人的題簽、題跋、觀款、眉批共300余則以及大量的鑒藏印記,一概保留,按原貌刊出,呈現(xiàn)給讀者的是一部資料完備、遞藏有序、考證詳實、信息豐富的碑帖精華。 古代名家、學者題跋、題記名錄 丁 敬 方 燮 方濬頤方觀承 孔繼涵 文 悌文 嘉 王仁東 王仁俊王宸儁 王 彭 王頌蔚王懿榮 王 堃 王 瓘毛鳳清 石韞玉 史恩培江 標 伊秉綬 朱昆田朱翼盦 朱彝尊 宋葆淳宋 犖 宏 幬 沈之奇沈 心 沈志達 沈 云沈增植 沈樹鏞 沙 魯汪 恂 汪菊孫 汪師韓汪遠孫 李文田 李廷宰李東琪 李彥章 李筠庵李葆恂 李慈銘 李經(jīng)畬吳其昌 吳昌綬 吳 云吳慈鶴 吳義培 吳廣霈吳衡照 吳 檉 何元朗何名世 何紹基 何維樸谷 蘭 杭世駿 周天球周 閑 周松靄 周 璿金文淳 金蓉鏡 金 農(nóng)胡直方 胡 遠 胡 震查慎行 俞廉三 姚 鼐高士奇 高緝睿 高 與郭尚先 袁 昶 莊蘊寬莊縉度 馬履泰 孫文川徐 亭 徐真木 徐渭仁徐繼畬 徐樹鈞 翁方綱翁同龢 翁斌孫 梁同書梁啟泰 梁啟超 梁章鉅梁 巘 章 鈺 許聞武常贊春 曹鑒倫 畢 瀧梅植之 張之洞 張伯英張廷濟 張傚彬 張鳳翼張 星 張 照 張 塤張 謇 陸 恢 陸增祥陸 耀 陳世泰 陳奕禧陳伯陶 陳承修 陳景陶陶昌善 陶北溟 陶濬宣湯右增 彭元瑋 黃 易黃炳堃 費念慈 達 受葉昌熾 程晉芳 程庭鷺程瑤田 鄒 安 褚德彝蔣敦復 齊學裘 楊守敬楊 賓 楊鐘義 趙 佑趙烈文 趙懷玉 端 方端木國瑚 榮 漣 潘祖蔭震 鈞 蔡錫恭 鄧邦述劉之泗 劉世珩 劉權(quán)之劉鐵云 鄭孝胥 鄭際唐閻國祥 鮑 康 錢 泳錢 松 錢 棫 韓 崇魏少野 魏 坤 關(guān)義培顏韻伯 嚴 復 顧 仲顧秉均 鐵 ?!¤F 樵名家精選權(quán)威珍稀碑帖拓本的出現(xiàn)以載籍為據(jù)始于梁、隋,若以實物為據(jù)則始于唐初,迄今已一千四百余年,經(jīng)宋元明清歷代之發(fā)展,林林總總蔚為壯觀。然歷代名拓佳帖或為皇室貴胄獨家私藏,或為名人雅士私人所寶,世人鮮緣得見。同時,重刻、翻刻、偽刻的出現(xiàn),拓本傳拓之早晚、優(yōu)劣也良莠不齊,魚目混珠。有鑒于此,北京圖書館出版社經(jīng)過多年醞釀籌備,組織業(yè)內(nèi)專家對國家圖書館館藏數(shù)十萬件碑帖藏品進行認真勘核,再經(jīng)啟功先生等著名金石書畫鑒定專家精心遴選,共精選出上迄秦漢碑碣、下至兩宋刻帖等善拓佳帖41種、80余件,匯成一編,是為《中國國家圖書館碑帖精華》。本書選材取精用宏,遴選精心,遵循同一種碑帖選擇早拓,同時代拓本選擇精拓或保存完好者,并兼顧同一碑帖同時代拓本、或不同時代拓本之比較需求,采取同一碑帖選用幾種拓本的編選原則,使全書在擁有極高藝術(shù)價值與文獻價值的同時,更具備了不可替代的版本研究價值。《中國國家圖書館碑帖精華》碑帖拓本目錄1.泰山刻石清拓本2.瑯琊臺刻石清拓本3.祀三公山碑清初拓本4.裴岑紀功碑二種清乾隆拓本(附翻刻本)5.禮器碑清拓本6.孔彪碑明拓本7.楊淮表記清初拓本8.曹全碑明拓本9.張遷碑清乾隆拓本10.上尊號碑明拓本11.孔羨碑明拓本12.谷朗碑清拓本13.天發(fā)神讖碑明拓本14.寶子碑初拓本15.龍顏碑初拓本16.始平公造像記清拓本17.石門銘清乾隆拓本18.瘞鶴銘二種水前拓本(附清末拓本)19.造像集拓二十五種清中期拓本20.刁遵墓志初拓本21.張猛龍碑明拓本22.龍藏寺碑清乾隆拓本 23.董美人墓志初拓本24.張通妻陶貴墓志初拓本25.九成宮醴泉銘宋拓本26.伊闕佛龕碑明拓本27.李文及妻劉氏合葬墓志明拓本28.集王右軍書三藏圣教序南宋拓本29.李思訓碑宋拓本30.麓山寺碑南宋拓本31.顏勤禮碑初拓本32.佛遺教經(jīng)宋拓本33.司馬遷妾隨清娛墓志明拓本34.絳帖二種宋拓本35.大觀帖二種明拓本36.東陽本蘭亭序清初拓本37.晉唐小楷集帖九種宋、明、清拓本38.智永真草千字文明拓本39.書譜明拓本40.爭座位帖宋拓本41.小麻姑仙壇記四種宋、明、清拓本啟功先生親自精選拓本府善拓國之瑰寶中國國家圖書館是亞洲規(guī)模最大、收藏最多、在學術(shù)上最具權(quán)威性的綜合性圖書館。其碑帖收藏上承宋、元、明、清歷代皇帝秘珍,旁搜明、清以降南北藏書家之積聚,又經(jīng)館中幾代專家之努力購求,更益之當代名士無私捐獻,使碑帖收藏蔚為大觀,成為全國乃至海內(nèi)外碑帖收藏的集大成者。公元六世紀傳拓技術(shù)的發(fā)明,使中國書法廣泛傳承成為現(xiàn)實。然而,拓本的早晚、傳拓的優(yōu)劣,卻有著很大的差異,其價值更有天壤之別。早在宋代黃庭堅就有 孔廟虞碑貞觀刻,千兩黃金那購得 之句,可見,唐朝碑刻拓本,在宋朝已是千兩黃金也難購得?!吨袊鴩覉D書館碑帖精華》一書的出版是在中國國家圖書館館藏大批名珍藏品的基礎上,廣收博采、優(yōu)中選精的產(chǎn)物,擁有目前同類書籍無法比擬的選材基礎和權(quán)威地位。本書所選的41種碑帖中,有近30種是宋、明拓本或初拓本,件件價值連城,其版本價值不言而喻。其中《九成宮醴泉銘》、《集王右軍書三藏圣教序》、《李思訓碑》、《佛遺教經(jīng)》、《爭座位帖》、《絳帖》殘本等,皆屬宋拓佳品;又如《刁遵墓志》、《張通妻陶貴墓志》、《董美人墓志》等也因原石或佚或毀,拓本存世稀少,而本書所選皆為初拓珍品,價值不凡,彌足珍貴。絕版限量傳世收藏為保障收藏者的利益,該書絕版限量編號發(fā)行2000套。國家圖書館館長任繼愈先生親自簽發(fā)防偽收藏證書。限量發(fā)行為其保值增值提供了保證。任繼愈先生親自簽發(fā)防偽收藏證書名家評點古今合璧本書還邀請了當今海內(nèi)外著名學者、書法家、金石學家58位,分別為書中所收碑帖撰寫題跋,并依手書墨跡原貌影印,創(chuàng)造了一段古今合璧的藝林佳話。合觀古今題跋,或記述遞藏脈絡,或考證源流真?zhèn)?,或分析藝術(shù)特點,或傳授臨學經(jīng)驗,皆從不同角度挖掘并開發(fā)了一幅幅名拓佳帖的文物文獻意義和書法藝術(shù)價值,對于文物研究者、書法家以及廣大書法愛好者來說,既是重要的文獻資料,同時也是理想的欣賞、摹習范本。彩色印刷直逼原件為了確保印制質(zhì)量,此次印制從制版、印刷、紙張等各個環(huán)節(jié)均采用當今最好的工藝和技術(shù)。如當今最先進的文物照相制版技術(shù),并特別選用瑞士進口蒙肯紙四色彩印,仿真效果,直逼原件。書 評 古今合璧 薈珍聚寶先賢留給我們很多寶貴遺產(chǎn),碑帖是其中重要組成部分。它們多被各地博物館以及私人珍藏,其中國家圖書館收藏尤其豐富,是在學術(shù)上最有權(quán)威的圖書館。就以古代碑帖收藏來說,她承接歷代遞藏,藏品不乏漢唐遺冊、宋元名品。不僅藏品豐富,且大多品位較高,具有很高的藝術(shù)價值與收藏價值。由于其異常珍貴,出于保護等原因,難得公之于世,一般人欲觀其詳細,幾乎是不可能的。北京圖書館出版社經(jīng)過多方努力,編輯而成《中國國家圖書館碑帖精華》,將中國國家圖書館所藏碑帖精華付梓出版,打破時空局限,千年瑰寶藏集于一身,對于文史學者、金石學者、收藏者以及書法愛好者來說,無疑是一大幸事。古代書跡的復制流傳,往往要通過傳拓來完成,傳拓對于傳播中華書藝起到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但是,同為拓本,價值卻相差甚遠。有早晚之差,優(yōu)劣之差,即使同一時期拓本,也因拓工不同呈現(xiàn)不同水平。不僅如此,還有重刻、翻刻、偽刻的出現(xiàn)。北京圖書館出版社較好地解決了這些問題。出版社組織業(yè)內(nèi)專家人士對國家圖書館館藏數(shù)十余萬件碑帖藏品進行仔細勘核,又經(jīng)啟功等著名金石書畫鑒定專家精心遴選而成《碑帖精華》,薈萃上自秦漢碑碣、下至兩宋刻帖等善拓佳帖41種、80余件,既有《禮器碑》、《張遷碑》、《石門銘》、《張猛龍碑》、《九成宮醴泉銘》、《顏勤禮碑》等享名日久的長碑巨碣,又有如《造像集拓二十五種》等風格各異的小品;既有被稱之為大字鼻祖的《鶴銘》,又有字字珍珠的《晉唐小楷集帖九種》,還有被奉如供璧的宋拓《大觀帖》、《絳帖》等下真跡一等的名家手跡。其代表性強、覆蓋面廣,是名符其實的碑帖書法 精華 。并且同一種碑帖選擇早拓,同一時代的拓本選取精拓或者保存完好者,并兼顧同一種碑帖同時代拓本或不同時代拓本的比較研究。其中有近30種是宋、明拓本或初拓本,如《九成宮醴泉銘》、《集王右軍書三藏圣教序》、《李思訓碑》、《佛遺教經(jīng)》、《爭座位帖》、《絳帖》殘本等,皆屬宋拓佳品;又如《刁遵墓志》、《董美人墓志》等,原碑已佚或者被毀,但是本書都保存了初拓珍品,使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的是真正的去蕪存真的精品。加上本書是中國國家圖書館所藏珍品,擁有其他出版物無法比擬的天然條件和權(quán)威地位,無疑也使得本書具有了無可代替的重要性和流傳后世的必然性,當然也意味著收藏此書的升值潛力。古今題跋薈于一處,是本書的另一特色,也體現(xiàn)了出版者的匠心。碑帖原有明清與近代學者書家收藏家200多人的題簽、題跋、題款、眉批約有300余則,以及大量的鑒藏印記,均以原來的式樣刊出,體現(xiàn)出出版者忠于歷史,再現(xiàn)歷史真實的嚴謹態(tài)度。有些是平時難得見到的手跡。這些手跡,凝聚先民的智慧,寫出了他們的精神生活、性情、見識、個性,不惟值得留戀,且有慢慢咀嚼品鑒的欣賞價值。更為難得的是,全書的策劃者還著力約請了海內(nèi)外知名的文史學家、金石學家、書家57位,分別對其中的碑帖撰寫題跋。他們多是對所選碑帖較為熟悉,甚或于所選碑帖受益良多,故所書題跋有感而發(fā),或與其真?zhèn)斡兴l(fā)凡,或與其遞藏線索指陳清晰,或于臨摹得失有所總結(jié),且墨跡可以道出所受碑帖之影響痕跡。本書將各家手跡依原樣影印,于讀者來說可以尋繹研究,也可作為藝術(shù)品欣賞。因而可以說,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的不僅是難得的藝術(shù)品,也是資料完備、遞藏有序、考證詳實、信息豐富的有多種價值的 史體 。米芾曾云,學書須真跡觀之,乃得趣。書法研究者與欣賞者在學習臨摹之時,多苦于兩種情況,一是原跡的不易得見,一是一般印刷品清晰度不夠,于手跡之細部使轉(zhuǎn)難窺原貌。此套碑帖精華不惟外觀裝幀考究 八大冊均為精裝版本,且用特種紙質(zhì)彩色印刷外封內(nèi)頁,纖毫畢現(xiàn),無真跡之實而有真跡之視覺效果,為研究欣賞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珍貴資料。千年瑰寶集于案頭,時時揣摩,如真跡當面,直接與古今賢達對話,其樂何及?同時,此書的設計還體現(xiàn)出濃重的文化氣息。啟開金絲楠木做的卷簾門匣,頓覺翰香四溢,宛如打開中華民族燦爛文明的一角,可以盡情體會先民豐富的創(chuàng)造力和藝術(shù)表達能力??傊?,《碑帖精華》碑帖、題跋相得益彰,拓本、墨跡相映成趣,古人、今人互相印證,特色獨具。其不但是一部古代碑帖集,也是一部集古代、當代書家墨跡于一身的作品集,還是一部集眾家學說于一書的碑帖研究文集。另外,該書印刷精美,裝幀高雅,采取絕版編號限量發(fā)行,啟功先生很有學術(shù)價值的總序及該書主編任繼愈先生為該書簽發(fā)的防偽收藏證書,都為之錦上添花。相信,《中國國家圖書館碑帖精華》必將以其獨具的文獻版本價值、學術(shù)文物價值、書法藝術(shù)價值和增值收藏價值而為世人所爭藏。 薈萃古今260余位名家題跋本世界上文化發(fā)達的國家很多,但將書法發(fā)展成為一種藝術(shù)的民族卻屈指可數(shù)。書法藝術(shù)是值得我們中國人驕傲和自豪的得天獨厚的寶貴財富。國家圖書館有數(shù)十萬件碑帖藏品,我們有條件、也有能力將碑帖精品整理編輯出版,奉獻給社會,為大家學習、鑒賞、研究碑帖提供一個可資參考的精品版本,繁榮我國的書法藝術(shù)。題跋是中國碑帖書法的身份證,它能鑒定碑帖的年代、優(yōu)劣、價值,薈萃古今260位名家的題跋本《碑帖精華》,更提高了該書的研究與收藏價值。 任繼愈(國家圖書館館長,該書主編)首先,這批拓本都是名碑名帖,其中不乏宋拓、初拓、善本、孤本,更有一些是首次面世。將這些珍品公之于眾,使其被更多的人所認識和利用,這些拓本的歷史價值與藝術(shù)價值都得到了發(fā)揮;其次,這些拓本基本上都有前代收藏家、研究者或書法家的題跋文字,或記述遞藏源流,或辨析優(yōu)劣高下,或品評風格特點,內(nèi)容豐富而且難得。這次將題跋墨跡與拓本一同印出,不僅能夠使書法家和愛好者更全面、更細致地理解學習,同時也為文物研究者、鑒賞家和書法史的研究者提供了寶貴的資料。本書的出版堪稱是一項公得無量的善舉! 啟功(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中央文史館館長)北京圖書館出版社編輯出版的歷代碑帖41種,涵蓋真、草、隸、篆諸體,選擇宋、元、明、清初拓和精拓本。時代自秦漢,迄于唐宋,都出自大家手筆,名工鐫刻,完美拓片,其中有的原刻早已殘佚,幸有拓本保存,基本得以窺歷代書法藝術(shù)發(fā)展歷程的面貌,既可供研究者面對拓本,從事藝術(shù)的探索,又是學書的廣大愛好者臨習借鑒的范本,有助于書法藝術(shù)創(chuàng)造廣泛的前景。 楊仁愷(遼寧省博物館名譽館長、研究員)一是選目精。都是名碑、名帖并且都是早期拓本和佳拓本,群英薈萃,精華所聚;二是這些碑帖都有不少名家的題跋。這些名家的題跋,都是對所題碑帖的考訂鑒賞和研究,這無論是對臨摹和研究,都是一份極珍貴的資料,研讀這些題跋,可以大大提高自己的鑒賞能力;三是這套《碑帖精華》,印制精良,如觀原本。 馮其庸(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研究員)《碑帖精華》的面世,尤為書界朋友提供了彌足珍玩的寶庫,不易得見的珍品可以移諸書閣,置之案頭,揣摩方便,功莫大焉。 歐陽中石(首都師范大學教授、中國文化書院博士生導師)相對于時下市場上動輒以 名家 、 精品 、 經(jīng)典 標榜的書籍來說,《中國國家圖書館碑帖精華》的出版,表現(xiàn)了十分嚴肅認真的態(tài)度,在碑帖出版歷史上也是一大創(chuàng)舉、善舉。 沈鵬(中國書協(xié)主席) 世所無雙惟吾得藏中國石刻文字源遠流長,保存至今的 石鼓文 ,是先秦之物。秦始皇在泰山、嶧山等四山刻石是最早的碑版。碑版之刻至東漢末年達于極盛,以后歷代綿延不絕,而且又增添了墓志、摩崖、造像題記、塔銘、經(jīng)幢等等,品類繁多,蔚為大觀??烫加谔?,大盛于兩宋,此后延漢明、清以至民國。我國自宋代以來,許多學者非常注重歷代金石碑帖之收藏、鑒賞并加以研究,因而形成一門大學問 金石學 。前人每得佳拓,輒喜與友朋觀摩并在上面題跋、鈐印。因此一本遞藏傳世,往往累經(jīng)多人之手,留下了供后人參考品位的極為豐富的資料。 拓本如經(jīng)名家題記考藏,名貴者益增名貴,即一般拓本也可因之身價十倍。 這是不過份的。碑帖的珍貴歷來都受人重視。宋黃庭堅有 孔廟虞書貞觀刻,千兩黃金那購得 之句,可知北宋時名碑唐拓本已甚不易得。唐拓既不可求,那么宋拓本便自然成為無價之寶。清人朱文鈞為了得到宋拓《醴泉銘》,甚至將兩幅價值4000塊大洋的明沈周《吳江圖》和文征明《云山圖》外加房產(chǎn)才換得。據(jù)書載,當時北京買一座四合院也才七八百元。國家文物部門規(guī)定:元代以前的碑帖拓本;明代整張拓片和罕見的拓本;初拓精本;原物重要且已佚失,拓本流傳極少的清代或近代拓本;明清時期精拓套帖;清代及清代以前有歷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