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免費發(fā)布信息網(wǎng)站
貿(mào)易服務免費平臺
 
 
發(fā)布信息當前位置: 首頁 » 供應 » 辦公、文教 » 庫存圖書 » 供應百家講壇 這張魔鬼的床

供應百家講壇 這張魔鬼的床

點擊圖片查看原圖
規(guī) 格: 行業(yè)標準 
單 價: 面議 
起 訂:  
供貨總量: 99999
發(fā)貨期限: 自買家付款之日起 3 天內(nèi)發(fā)貨
所在地: 上海
有效期至: 長期有效
更新日期: 2010-10-17 01:57
瀏覽次數(shù): 2
詢價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供應百家講壇 這張魔鬼的床】詳細說明
作者:馬瑞芳著叢書名:出版社:作家出版社ISBN:9787506340687出版時間:版次:1印次:頁數(shù):243字數(shù):260000紙張:膠版紙包裝:平裝開本:內(nèi)容提要西方神話有張魔鬼的床,人被捉到床上,長了截短,短了拉長。百家講壇對主講人來說,也是張 魔鬼的床 。床的尺寸是 傳統(tǒng)文化,服務大眾,深入淺出,雅俗共賞 。筆者在上這張魔鬼床的過程中,抱怨并快樂地觀察著百家講壇的人和事,關注一系列問題和懸念 上了 魔鬼的床 ,主講人被 截短拉長 ,是否還張揚個性? 馬瑞芳以山東人的豪爽幽默,涉筆成趣,妙筆生花,寫了閻崇年青燈獨對,坐擁書城五十載,厚積薄發(fā),面對臺下一名觀眾,一舉成名;性情中人易中天妙語如珠,機智灑脫,哪怕是與央視名嘴對話,照樣揮灑自如,機鋒迭出;于丹為人謙和沖淡,洞察人世,掩不住頑皮活潑,骨子里俠氣激蕩;老夫子王立群命運多舛的人生經(jīng)歷,他用苦難來磨礪自己,一步一個腳印,成就了自己;紀連海懵懵懂懂,總是被好運眷顧,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嘎小子,成為名動一時的中學老師 作者簡介馬瑞芳,1942年4月出生。1965年畢業(yè)于山東大學中文系。現(xiàn)任山東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山東大學古代文學學科帶頭人,兼任中國作協(xié)全委會委員、山東省作協(xié)副主席、山東省人大常委。主要著作有:《蒲松齡評傳》、《聊齋志異創(chuàng)作論》、《聊齋人物論》、《從 聊齋志異 到 紅樓夢 》等;長篇小說《藍眼睛黑眼睛》、《天眼》、《感受四季》;散文集《學海見聞錄》、《假如我很有錢》、《野狐禪》、《女人和嫉妒》、《漏泄春光有柳條》等。曾獲 八五 期間全國優(yōu)秀長篇小說獎、首屆全國女性文學創(chuàng)作獎、首屆全國少數(shù)民族創(chuàng)作散文一等獎、全國紀實散文獎等。編輯推薦看百家講壇主講人 外傳 個性張揚聽山大教授馬瑞芳 神聊 精彩紛呈?! ≡谶@本書中,你可以看到:老爺子閻崇年持重,大佬易中天機智,小妮子于丹智慧,老笨王立群厚道,大仙紀連海另類。學者讀書治學之道,教授育人處事之理,作家生活情起之妙。易中天:馬瑞芳和許多主講人的關系都非常好。這種關系,說得好聽,叫 惺惺相惜 ;說得難聽,叫 臭味相投 。其實 臭味相投 也并非貶義。因為這里的 臭 ,原本讀如 嗅 。 臭味 就是 氣味 , 相投 不過 合得來 。換個文雅的說法,就叫 同聲相應,同氣相求 ,也叫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栋偌抑v壇》的主講人,大體上就是這么一個意氣相投的松散群體。直、爽、好玩的馬瑞芳,則是其中最有人緣的一個。所以她能寫這本書。  閻崇年:我藏在書齋五十年,出來曬兩年太陽不行嗎?于丹:快樂是種超強能力,可不是誰想樂就能樂的 我腦子里有個刪除 開關 ,不感興趣的,一刪,沒了!孫立群:生活貴在 貴適意 ,考慮問題、決定事情從是否符合自己的心愿出發(fā),一旦不合己意,便毫不遲疑地另做打算。紀連海:上百家講壇的,人生都有些曲折,都有點兒怪。百家講壇就是一個 怪物公司 。目錄序 我看《百家講壇》[開壇元勛]閻崇年 閻先生坐擁書城邂逅易中天 易中天 公雞中的戰(zhàn)斗機 性情中人易中天 易中天PK于丹小妮子于丹 于丹[挨罵]宴請[之流] 《美好的夜晚》 阿牛接待于丹[老夫子]王立群 新[桃園結義] 王立群PK易中天 王立群的多味人生毛佩琦的事和明代那些事孫立群尋常生活關鍵詞紀連海傳奇好孩子康震哥哥隋麗娟開講慈禧坐上[魔鬼]之床的馬瑞芳 百家講壇動了誰的奶酪? 百家講壇扎營記 學習是永遠的快樂 我讀孔子附錄 百家講壇說聊齋書摘與插圖前言  誰是最受歡迎的主講人 馬瑞芳教授這本書,是寫《百家講壇》主講人的。在一般人看來,主講入寫主講入,大約不過小菜一碟,其實不然。因為《百家講壇》這個欄目下面,分若干編導組。每組有一個組長(也叫 執(zhí)行主編 ),若干編導,都歸制片人萬衛(wèi)管。具體地說,就是萬衛(wèi)管組長,組長管編導,編導管我們。主講人的 歸屬 ,原則上是固定的。一開始歸哪個組,以后也歸哪個組,算是不成文的約定俗成。不同組的主講人,雖非 老死不相往來 ,卻也見面不多,更談不上熟悉。不同組的編導,也只熟悉自己組里的人。所有主講人都熟悉都了解的,除了制片人萬衛(wèi),制片吳襪,恐怕就只有總策劃解如光。解如光這個總策劃可是非同一般。他不但管選題,還管尋找和發(fā)現(xiàn)主講入,實際上是《百家講壇》 獵頭公司 的 總經(jīng)理 ?! ∫獙戇@本書,他最有資格??上Т斯e云野鶴、高深莫測。你要問他這些事,保證王顧左右笑而不答,一臉的謙虛謹慎。結果便 便宜 了馬瑞芳?! ∧敲矗R瑞芳怎么就熟悉這么多主講人呢?這和她的性格有關。她的性格,我認為就是三條:直、爽、好玩。記得那是一個晚上,吃過飯,當時的編導組長魏學來介紹我們兩個認識。因為那時我剛到《百家講壇》,兩眼一抹黑,屬于 生瓜蛋子 ,很需要這位 駕輕就熟 的老大姐 傳幫帶 。結果剛一落座,她就侃侃而談,口無遮攔,也不考察一下對面這個入可靠不可靠,這叫 直 。后來交往多了,她給我提意見,我也給她提意見。她覺得對,馬上就接受,痛痛快快,這叫 爽 。再后來,她寫文章,說她幫助我是 照顧智障兒童 ,把我肚子笑疼,這叫 好玩 。直、爽、好玩,這三條都是討人喜歡的。所以馬瑞芳和許多主講人的關系都非常好。這種關系,說得好聽,叫 惺惺相惜 ;說得難聽,叫 臭味相投 。其實 臭味相投 也并非貶義。因為這里的 臭 ,原本讀如 嗅 。 臭味 就是 氣味 , 相投 不過 合得來 。換個文雅的說法,就叫 同聲相應,同氣相求 ,也叫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栋偌抑v壇》的主講入,大體上就是這么一個意氣相投的松散群體。直、爽、好玩的馬瑞芳,則是其中最有入緣的一個。所以她能寫這本書。  其實,這樣性格的人,不但在一個群體中會有好人緣,上了電視也多半會有 觀眾緣 。觀眾喜歡什么樣的主講人?或者說,一個主講人受到觀眾歡迎,靠的是什么?依我看是三條:學問、見解、個性?!栋偌抑v壇》畢竟是 講壇 ,一點學問都沒有的講不了。當然,學問大得像陳寅恪、錢鐘書,也不必。究竟多少合適,就靠各人掌握了,反正不能完全沒有。這是第一點?! 〉诙褪且幸娊?。作為一檔 有一定學術含量 的電視節(jié)目,或者說,作為 傳承文明傳播文化的平臺 ,《百家講壇》不但要傳播知識,還要傳播思想、傳播文化。觀眾也不但要聽你 說什么 ,還要看你 怎么說 。這個 怎么說 有時比 說什么 還重要。我講《漢代風云人物》時,講到 鴻門宴 ,三言兩語一筆帶過。制片人萬衛(wèi)問我為什么不細講。我說, 鴻門宴 誰不知道呀?萬衛(wèi)說,正因為大家都知道,才要聽您講。觀眾不是要聽 鴻門宴 ,而是要聽您怎么看待這段歷史,要聽 易中天版的《鴻門宴解讀》 。這事讓我一下子就明白了《百家講壇》是怎么回事。是的,《百家講壇》 要講故事 ,但不能 只講故事 。不明白這一點,就弄不懂這個欄目。它的主講人也 要有學問 ,但不能 只有學問 。不明白這一點,就當不了主講人?! ∮袑W問,又有見解,在中央電視臺的這個講壇上,大體上就站得住腳了。但是,你要讓觀眾喜歡,而且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 極其喜歡 ,光有這兩條還不行,還得要有個性。實際上《百家講壇》的主講人也都是有個性的,只不過有的鮮明有的不鮮明,有的張揚有的不張揚而已。有媒體問我,《百家講壇》挑主講人,有形象方面的要求沒有?我說有啊,越丑越好?! ”娙私孕Γ詾槲矣衷谡{(diào)侃。其實這話背后的意思,是要有個性。個性與長相有什么關系呢?難道長得漂亮就沒個性了?話當然不能這么說。不過,一個主講人,一個靠學問和見解吸引觀眾的主講人,如果太漂亮,臉蛋也好,身材也好,普通話還特標準,站在臺上光彩照人就像 青春偶像 ,說起話來字正腔圓就像《新聞聯(lián)播》,那個性就不容易彰顯了。話說清楚,不是 沒有個性 ,只是 不易彰顯 而已。此外,女主講人另當別論。比如講《紅旗渠》的李蕾就很漂亮,照樣大受歡迎?! ∧敲矗接袀€性就越好嗎?也未必,還要看是什么個性。孤僻、傲慢、陰陽怪氣,怕是沒人喜歡。直、爽、好玩,卻肯定招人愛。不少觀眾喜歡馬瑞芳,我想原因之一就在這里。當然,還得加上學問和見解。有學問,有見解,有個性,她的《說聊齋》就成功了?! ∑鋵嵅⒉粏问邱R瑞芳,別的人也一樣。我們甚至可以這樣說:一個人,如果有學問,有見解,有個性,就會受到觀眾歡迎。當然,他(或她)還得會講課。有學問,有見解,有個性,會講課,這就是《百家講壇》選擇主講人的標準。會講課是最起碼的,既會講課又有學問就算合格,既會講課又有學問還有見解就能成功。如果他(或她)同時還有鮮明的、突出的、招人喜愛的個性,那就能大獲成功,成為最受觀眾歡迎的《百家講壇》主講人?! ≌f到這里,或許有人會問:觀眾喜歡?有這必要嗎? 二 為什么必須觀眾喜歡 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先弄清楚《百家講壇》是干什么的?!  栋偌抑v壇》是干什么的?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文化的。按照一般人的想法,你傳播的既然是知識、思想、文化,那么,你的主講人當然必須有知識,有思想,有文化,而且越是有知識,有思想,有文化,就越好。至于傳播,那是電視臺的事。電視臺就是干這個的。何況是中央電視臺,還能不懂傳播?懂傳播會傳播的中央電視臺,和那些有知識,有思想,有文化的主講人一起來做這事,還不是 黃金搭檔 ? 早期的《百家講壇》就是這么想的,因此所請多為大腕、大師、泰斗級的人物。結果怎么樣呢?不幸得很,收視率極低,欄目也面臨末位淘汰。有人說,你們不能這么勢利,不能只看收視率,你們要有使命感!這話只能讓人苦笑。是的,《百家講壇》是要有使命感,也不能片面追求收視率。但是,起碼也得保底才行吧?再說那收視率也不是一點道理都沒有?! ∷辽倌軌蚋嬖V大家,我們要傳播的東西傳到了沒有。如果沒有傳到,豈非無效勞動?這就好比醫(yī)生治病,藥是最好的,可惜病人吃不進去,或者輸不到血液里,也就白搭。又好比運送貨物,貨再好,送不到,也等于零。  這就給了我們一個教訓:在 傳播某某 這個詞組中, 傳播 二字,未必比它后面的那個 某某 次要!準確的說是這樣:進行決策時, 傳播什么 比 怎樣傳播 重要。這時要有使命感。具體操作時, 怎樣傳播 比 傳播什么 重要。這時要有現(xiàn)實感。這和 戰(zhàn)略上藐視敵人,戰(zhàn)術上重視敵人 是一個道理。  因此必須研究傳播規(guī)律,打通傳播渠道。這里面有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就是傳播方式和傳播平臺。不同的方式和平臺,對傳播者的要求是不一樣的。比如通過電視傳播和通過圖書傳播,就兩樣。我曾經(jīng)發(fā)現(xiàn)《百家講壇》的某些主講人,學問很好,文筆也好。寫出來的講稿,編導看了也滿意?! ∪欢枪?jié)目,弄不好就創(chuàng)了收視率的 新低 。為什么呢?就因為有學問不等于會寫作,會寫作不等于會上課,會上課不等于會做電視。這里面差別大了?! ∧敲矗娨晜鞑サ囊?guī)律是什么? 首先第一條,電視是給人看的,同時也聽,其接收方式是視聽綜合。  這是它與圖書的不同。第二,電視觀眾是松散的、游移的、有一搭沒一搭隨時都可能轉換頻道的。這是它與電影的不同。第三,電視觀眾在觀看節(jié)目時,沒有任何責任、義務,也沒有任何人能強迫他們收看。這是它與上課的不同。明白了這三條,我們就不難理解, 抓住觀眾 這四個字對于電視來說,是何等重要。同時,我們也不難理解,《百家講壇》對主講人為什么會有特殊的要求。因為在這檔節(jié)目中,只有他一個人出現(xiàn)在屏幕上。他如果抓不住觀眾,請問誰抓得???如果抓不住,豈不就得下課? 這樣一來,《百家講壇》在選擇主講人時,就不能只考慮學問多少、名氣大小、水平高低、權威與否。不是 不考慮 ,是不能 只考慮 ,甚至不能 首先考慮 。首先要考慮的,還是他有沒有 觀眾緣 。有 觀眾緣 ,其他方面達標合格,本人也愿意,他就有可能走上講壇,甚至成為 壇主 。沒有 觀眾緣 ,學問再好,水平再高,名氣再大,也可能與講壇失之交臂,因為他原本 無緣 。  我說的這一點,被不少研究和批評《百家講壇》的人忽略、輕視、不以為然。在他們看來,《百家講壇》既然是一檔 文化類節(jié)目 ,那么,你就只能靠節(jié)目的內(nèi)容,靠節(jié)目當中的思想、文化、學術含量及其自身的魅力來吸引人。如果還要強調(diào)主講人的 觀眾緣 ,豈非把自己混同于 娛樂節(jié)目 ?你們這個節(jié)目,豈非將學術和歷史 娛樂化 ?豈非 娛人子弟 或 愚人子弟 甚至 誤人子弟 ? 依我看,說這些話的人八成不懂電視!實際上,不管你對《百家講壇》如何定位, 學術 的, 泛學術 的, 有一定學術含量 的,它都首先是一檔電視節(jié)目。是電視節(jié)目,就得讓觀眾喜歡。不但要喜歡你的內(nèi)容,還得喜歡你這個人。為什么呢?因為電視與圖書不同。書是讀的,電視是看的。讀書的人看不見作者,也沒有必要看??础栋偌抑v壇》的卻看得見主講人,而且非看不可。即便看不見,也聽得見??偠灾栋偌抑v壇》的主講人是活生生地出現(xiàn)在他們面前,給他們以有聲有色的感受?! ≌垎?,這種感受能不重要嗎?何況我們所說的 觀眾緣 ,并非娛樂節(jié)目要求的青春靚麗光彩照人,不過 有學問,有見解,有個性,會講課 而已,怎么就 娛樂化 了呢?難道只有娛樂明星是有個人魅力的,科學家、學問家、思想家就該刻板、古怪、討人嫌?請問這是什么混賬邏輯? 更有趣的是,我們還聽到了剛好相反的批評。這類批評是主張要有性格,要有個人魅力的。但他們認為《百家講壇》的主講人沒有個性,所有人都是 一個腔調(diào) ,因為都是按照統(tǒng)一模式打造出來的。也有人把某些節(jié)目的不太受歡迎,歸咎于編導、策劃和制片人的 修理 。由于修理過分,所以個性全無。不是有個說法,叫做 《百家講壇》是張 魔鬼的床 嗎?于是我就要問:是這樣嗎?如果是,問題在哪里?如果不是,原因又在哪里? 三 《百家講壇》是不是 魔鬼的床 先說 魔鬼的床 ?! ∵@個說法的 著作權 是屬于馬瑞芳的,其 論證 之文就收在本書。但讀過這篇文章的人只要不算弱智,誰都看得出馬老師是在調(diào)侃。她的態(tài)度,則是 抱怨并快樂著 。實際上這篇文章要講的,是這樣一個問題:學者怎樣上電視?;蛘哒f,一個學者,怎樣才能從 做學問的 變成 做電視的 ,從 學術人 變成 電視人 。  這可是一個并不簡單的過程。  馬瑞芳繪聲繪色地講述了這一過程,并把它稱之為 艱苦而有趣的 。說艱苦,是因為在她那里,有好幾道過不去的坎,繞不過的彎。說有趣,則因為終于邁過去、繞過來了。不但如此,她還看見了一片新天地,開辟了一個新領域,豈非 不亦樂乎 ? 盡管事后說起來眉飛色舞,我相信馬老師在上那 魔鬼的床 之前,一定是 滿腦門子官司 ;而她遇到的問題,也是所有走上講壇之學者的共同問題。比方說,不能全面、系統(tǒng)、完整,行嗎?不能按部就班、引經(jīng)據(jù)典、追根溯源,行嗎?不能像平時上課那樣,講人物按生平,講歷史按年代,行嗎?甚至一個技術性問題,也能把人難死。比方說,按照學術慣例和職業(yè)道德,引用他人觀點是要把出處注出來的。要求嚴格一點,還必須注明版次、頁碼。但在《百家講壇》,至少后面這點做不到,引用過多也成問題。別以為這是小事。對于一個學者來說,所有這些都意味著他所做的這件事有沒有學術性,也意味著他還是不是一個做學問的人。古人有云,餓死事小失節(jié)事大。學問,是每個學者的 安身立命之本 。丟了學問,就和 失節(jié) 差不太多了,豈能隨意?難怪魏學來告訴馬瑞芳應該怎么講時,她的第一反應就是: 照你說的這樣講,還有學問嗎? 這樣看,《百家講壇》還真是 魔鬼的床 。  然而問題遠沒有那么簡單。事實上,學問、學術、學術性,與格式、規(guī)范之類并不打等號。格式中規(guī)中矩,出處、版次、頁碼、關鍵詞都注得清清楚楚的 學術泡沫 和 學術垃圾 ,我們見得還少嗎?反過來,沒有這些玩意的作品,語言優(yōu)美文采飛揚的作品,也未必就沒有學術性。這一點,讀讀古人的論文就知道,用不著我多說。問題是,《百家講壇》與學術到底是一個什么關系?它是 學術 的呢?還是 非學術 的呢?甚至 反學術 的呢?換句話說,它究竟是一個什么欄目? 我們必須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地問。易中天 2007年6月16日于廈門
0條 [查看全部]  【供應百家講壇 這張魔鬼的床】相關評論
 
更多..本企業(yè)其它產(chǎn)品
 
更多..推薦產(chǎn)品

[ 供應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站內(nèi)信(0)     新對話(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