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頭,瘦削,因為常年戶外勞作而顯得皮膚黝黑——34歲的樊江峰站在葡萄架下熟稔地勞作,乍一看與別的農戶沒什么不同,但口袋里揣著的一臺智能手機不時更新著消息。
本月,第13屆的馬陸葡萄節(jié)開摘。在推出二維碼“身份證”的同時,還在網(wǎng)上開出官方專營店,帶領本地果農突破傳統(tǒng)銷售模式。主管“馬陸葡萄網(wǎng)”的負責人樊江峰曾主修計算機專業(yè),而他的另一個身份,是“農二代”。作為當?shù)仄咸艳r戶的兒子,2年前他毅然辭職,脫下西服重回農門,只因“要將科技元素運用到傳統(tǒng)產業(yè)中,讓清甜的葡萄可以在我這一代手里走得更遠”。
樊江峰的農民生涯的第一步是搭建“新式葡萄大棚”。2011年開始,他陸續(xù)投資百萬元改造了3個葡萄棚。20余畝的大田里,三米多的葡萄架高高豎起,底下排有輸送水的橡膠管,同周邊傳統(tǒng)葡萄園相比,他家的棚光照更好更利于葡萄生長,而且在這種新式大棚里采摘,不會感到炎熱,受到游客們歡迎。2012年,樊江峰又嘗試把自家合作社的葡萄放上了“京東商城”,短短2個月賣出6萬元佳績。
樊江峰回來種葡萄的事很快在果農中傳遍了,很多老農都來咨詢網(wǎng)上賣葡萄的銷售模式。今年7月6日,由當?shù)卣С值?ldquo;馬陸葡萄網(wǎng)”正式上線,18家農業(yè)合作社成為指定供應商。因為有電商經驗,樊江峰被選為網(wǎng)站負責人,而這個看似很大的“官”實際是義務的。有鑒于他的榜樣,很多本地“農二代”開始選擇全職或兼職參與葡萄事業(yè),成為“馬陸葡萄網(wǎng)”網(wǎng)站業(yè)務主力。現(xiàn)在每周一,樊江峰都會和發(fā)小們開例會,商量網(wǎng)站事宜。在村里的老農民看來,這群“小年輕”腦子活、思路廣,很“沖得出”。
隨著7月葡萄上市,樊江峰開始了他一年中最忙的階段。早上5時天剛微微亮,他下地準備自家農家樂的菜品,8時后接待陸續(xù)上門采摘葡萄的游客,中午匆匆吃過午飯后,樊江峰會接到京東商城的客戶訂單,他按照訂單量,安排人員入園采摘、裝箱。17時,他和物流人員再統(tǒng)一將葡萄運往京東配送中心。期間,如果有熟客要急單,他還會開著自己的小轎車送貨上門。“說不辛苦是騙人的,但是也樂在其中,要是真沒活干才著急。”
對于未來,樊江峰也有自己的思考,農產品借道電子商務,可以解決“小農戶與大市場”的矛盾,實現(xiàn)農業(yè)生產與市場需求的對接。他告訴記者:“此次有政府支持的‘馬陸葡萄網(wǎng)’成立,杜絕了魚龍混雜的弊端,既確保了馬陸葡萄的品牌,也保證了消費者的利益?,F(xiàn)在當天采摘,有專車送到物流中心,再由宅急便發(fā)送出去。為保證葡萄在運輸途中不落果,還專門統(tǒng)一采購了防震袋。我們有信心為延續(xù)品牌奉獻力量。”